专利摘要:
本实用新型公开一种虾养殖池及虾养殖系统,虾养殖池包括氨氮处理区与虾活动区,氨氮处理区设有活性淤泥层、絮团层以及搅拌器,活性淤泥层位于氨氮处理区的底部,活性淤泥层用于处理氨氮,絮团层位于活性淤泥层的上方,搅拌器用于对絮团层进行搅拌,以使絮团层获得氧气,虾活动区设于氨氮处理区的上方,虾活动区的顶部用于与水处理装置连通。本实用新型的虾养殖池的污水处理难度小,处理成本低。
公开号:CN214339459U
申请号:CN202023124878.6U
申请日:2020-12-22
公开日:2021-10-08
发明作者:刘文斌;许榕;全光众;程清洲;李琦;聂蓉;张晓东;郭雨露
申请人:Wuhan Polytechnic University;
IPC主号:A01K63-00
专利说明:
[n0001] 本实用新型涉及养殖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虾养殖池及虾养殖系统。
[n0002] 目前,虾类养殖的工厂化养殖模式中,通常采用换水或循环水的处理方式来维持虾养殖池及虾养殖系统内虾类的生长环境。其中,换水或循环水均需采用水处理装置来处理虾养殖池及虾养殖系统内的污水。但是,由于成年虾类产生的氨氮较多,使得水处理装置的污水处理难度大,处理成本高。
[n0003] 鉴于上述的缺陷,有必要提供一种新的虾养殖池及虾养殖系统。
[n0004] 本实用新型的主要目的是提供一种虾养殖池及虾养殖系统,旨在解决现有的虾养殖池及虾养殖系统中污水处理难度大、处理成本高的问题。
[n0005]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出的虾养殖池包括氨氮处理区与虾活动区,所述氨氮处理区设有活性淤泥层、絮团层以及搅拌器,所述活性淤泥层位于所述氨氮处理区的底部,所述活性淤泥层用于处理氨氮,所述絮团层位于所述活性淤泥层的上方,所述搅拌器用于对所述絮团层进行搅拌,以使所述絮团层获得氧气,所述虾活动区设于所述氨氮处理区的上方,所述虾活动区的顶部用于与水处理装置连通。
[n0006] 优选地,所述活性淤泥层设有进泥管及排污管,所述进泥管设于所述活性淤泥层的上部侧方,所述排污管设于所述活性淤泥层的底部侧方。
[n0007] 优选地,所述氨氮处理区设有第一防渗栅栏板和防浮栅栏板,所述第一防渗栅栏板设于所述活性淤泥层与所述絮团层之间,所述第一防渗栅栏板用于防止所述活性淤泥层的活性淤泥渗透到所述絮团层内,所述防浮栅栏板设于所述絮团层的顶部,所述防浮栅栏板用于防止所述絮团层的絮团浮到所述虾活动区内。
[n0008] 优选地,所述第一防渗栅栏板的目数为10目~20目,所述防浮栅栏板的目数为40目~80目。
[n0009] 优选地,所述虾养殖池还包括位于所述氨氮处理区与虾活动区之间的隔离区,所述隔离区与所述虾活动区之间设置有隔离栅栏板,所述隔离栅栏板用于防止虾从所述虾活动区进入所述隔离区内。
[n0010] 优选地,所述隔离区从所述虾活动区至所述氨氮处理区的方向依次设有隔离层与补给层,所述补给层内设有连通外界的含氮化合物补给管与营养补给管,所述隔离层与所述补给层之间设有第二防渗栅栏板,所述第二防渗栅栏板用于防止所述活性淤泥渗透到所述隔离层内。
[n0011] 优选地,所述虾活动区设有环绕设置的曝气管,所述曝气管位于所述隔离栅栏板上。
[n0012] 优选地,所述虾活动区在离水面由近及远依次间隔设置有料台及休息台,所述料台及所述休息台均环绕所述虾活动区的不连续周向设置。
[n0013] 优选地,所述虾活动区设有补藻管,所述补藻管用于对所述虾活动区内补充藻类、有益菌及丰年虫。
[n0014] 优选地,一种虾养殖系统,所述虾养殖系统包括如上所述的虾养殖池。
[n0015] 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中,虾养殖池包括氨氮处理区与设置在氨氮处理区上方的虾活动区,虾活动区的顶部与水处理装置连通,水处理装置对虾养殖池内进行换水,氨氮处理区设有活性淤泥层、絮团层以及搅拌器,活性淤泥层位于氨氮处理区的底部,絮团层位于活性淤泥层的上方,虾活动区内的虾新陈代谢产生的氨氮,落入氨氮处理区,活性淤泥层的活性淤泥处理氨氮,絮团层包括硝化细菌、芽孢杆菌及酵母,搅拌器用于对絮团层进行搅拌,以使絮团层获得氧气,硝化细菌、芽孢杆菌及酵母通过获得氧气来处理氨氮,从而使得虾养殖池内的水体氨氮浓度大大降低,从而使得水处理系统处理虾养殖池内的水体更容易,处理成本大大降低。
[n0016]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示出的结构获得其他的附图。
[n0017]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一实施例中虾养殖池的结构示意图;
[n0018] 图2为本实用新型的另一实施例中虾养殖池的结构示意图。
[n0019] 附图标号说明:
[n0020]
[n0021] 本实用新型目的的实现、功能特点及优点将结合实施例,参照附图做进一步说明。
[n0022] 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n0023] 需要说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所有方向性指示(诸如上、下、左、右、前、后……)仅用于解释在某一特定姿态(如附图所示)下各部件之间的相对位置关系、运动情况等,如果该特定姿态发生改变时,则该方向性指示也相应地随之改变。
[n0024] 另外,在本实用新型中如涉及“第一”、“第二”等的描述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其相对重要性或者隐含指明所指示的技术特征的数量。由此,限定有“第一”、“第二”的特征可以明示或者隐含地包括至少一个该特征。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多个”的含义是至少两个,例如两个,三个等,除非另有明确具体的限定。
[n0025] 在本实用新型中,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连接”、“固定”等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固定”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成一体;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或两个元件的相互作用关系,除非另有明确的限定。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根据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实用新型中的具体含义。
[n0026] 另外,本实用新型各个实施例之间的技术方案可以相互结合,但是必须是以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能够实现为基础,当技术方案的结合出现相互矛盾或无法实现时应当认为这种技术方案的结合不存在,也不在本实用新型要求的保护范围之内。
[n0027] 本实用新型提出虾养殖池及虾养殖系统,旨在解决现有的虾养殖池及虾养殖系统中污水处理难度大、处理成本高的问题。
[n0028] 请参照图1,虾养殖池包括氨氮处理区1与虾活动区2,氨氮处理区1设有活性淤泥层11、絮团层12以及搅拌器13,活性淤泥层11位于氨氮处理区 1的底部,活性淤泥层11用于处理氨氮,絮团层12位于活性淤泥层11的上方,活性淤泥层11及絮团层12均包括硝化细菌、芽孢杆菌及酵母,搅拌器 13用于对絮团层12进行搅拌,以使絮团层12获得氧气,虾活动区2设于氨氮处理区1的上方,虾活动区2的顶部用于与水处理装置100连通。
[n0029] 本实用新型的虾养殖池包括氨氮处理区1与设置在氨氮处理区1上方的虾活动区2,虾活动区2的顶部与水处理装置100连通,水处理装置100对虾养殖池内进行换水,氨氮处理区1设有活性淤泥层11、絮团层12以及搅拌器 13,由于活性淤泥比水的密度大些,活性淤泥层11位于氨氮处理区1的底部,絮团层12比活性淤泥轻些,絮团层12位于活性淤泥层11的上方,虾活动区 2内的虾新陈代谢产生的氨氮,落入氨氮处理区1,活性淤泥层11的活性淤泥处理氨氮,活性淤泥层11与絮团层12均包括硝化细菌、芽孢杆菌及酵母,搅拌器13安装在氨氮处理区1的底部,或者如图2所示,安装在氨氮处理区 1的侧面,搅拌器13对絮团层12进行搅拌,以使絮团层12获得氧气,硝化细菌、芽孢杆菌及酵母获得充足的氧气,进行生化作用,来处理虾养殖池内的氨氮,由于活性淤泥层11与絮团层12的双重作用,使得虾养殖池内的水体氨氮浓度大大降低,从而可以减轻水处理系统对虾养殖池内水体的再处理压力,使得水处理系统处理虾养殖池内的水体更容易,处理成本大大降低。
[n0030] 其中,作为一种实施例,所述活性淤泥层11设有进泥管111及排污管112,所述进泥管111设于所述活性淤泥层11的上部侧方,所述排污管112设于所述活性淤泥层11的底部侧方。活性淤泥层11设有与外界连通的进泥管111 及排污管112,为了更好地调节氨氮处理区1内的活性淤泥的量,进泥管111 设于活性淤泥层11的上部侧方,活性淤泥从进泥管111进入到氨氮处理区1 内,排污管112设于活性淤泥层11的底部侧方,使用后的活性淤泥即污泥,从排污管112排出。
[n0031] 进一步地,氨氮处理区1设有第一防渗栅栏板14和防浮栅栏板15,第一防渗栅栏板14设于活性淤泥层11与絮团层12之间,第一防渗栅栏板14用于防止活性淤泥层11的活性淤泥渗透到絮团层12内,防浮栅栏板15设于絮团层12的顶部,防浮栅栏板15用于防止絮团层12的絮团浮到虾活动区2内。氨氮处理区1设有第一防渗栅栏板14和防浮栅栏板15,为了防止下方的活性淤泥渗透到上方的絮团层12,在活性淤泥层11与絮团层12之间设置第一防渗栅栏板14,为了防止活性淤泥以及絮团渗透到上方的虾活动区2内,在絮团层12的顶部设置防浮栅栏板15,需要说明的是,防浮栅栏板15与第一防渗栅栏板14均可以从上方拆除,而且,防浮栅栏板15与第一防渗栅栏板14 上均设有网孔,防浮栅栏板15上单位面积内的网孔密度大于第一防渗栅栏板 14上单位面积内的网孔密度。
[n0032] 另外,在一种实施例中,第一防渗栅栏板14的目数为10目~20目,防浮栅栏板15的目数为40目~80目。本实施例中,为有效防止活性淤泥渗透到絮团层12,第一防渗栅栏板14的目数为10目~20目,而且,为了有效防止絮团层12的絮团浮入虾活动区2,防浮栅栏板15的目数为40目~80目。本领域技术人员可根据具体的情况设置相应网孔密度的第一防渗栅栏板14及防浮栅栏板15。
[n0033] 其中,虾养殖池还包括位于氨氮处理区1与虾活动区2之间的隔离区3,隔离区3与虾活动区2之间设置有隔离栅栏板31,隔离栅栏板31用于防止虾从虾活动区2进入隔离区3内。为了使得虾活动区2内的水体不受氨氮处理区1内的活性淤泥及絮团的污染,虾养殖池还包括位于氨氮处理区1与虾活动区2之间的隔离区3,隔离区3与虾活动区2之间设置有隔离栅栏板31,隔离栅板可以从上方拆下并取出,隔离栅栏板31为网孔板,隔离栅板的网孔目数为2目~4目,可有效防止虾从虾活动区2进入隔离区3内,而且,虾可以在隔离栅板上休息、运动及排泄。
[n0034] 进一步地,为了实现多种功能,隔离区3从虾活动区2至氨氮处理区1 的方向依次设有隔离层32与补给层33,补给层33内设有连通外界的含氮化合物补给管331与营养补给管332,隔离层32与补给层33之间设有第二防渗栅栏板34,第二防渗栅栏板用于防止活性淤泥渗透到隔离层32内。隔离区3 从虾活动区2至氨氮处理区1的方向依次设有隔离层32与补给层33,隔离层 32与补给层33之间设有第二防渗栅栏板34,第二防渗栅栏板34可以从上方拆下并取出,第二防渗栅栏板34为网孔板,隔离栅板的网孔目数为10目~20 目,第二防渗栅栏板可以防止活性淤泥及絮团渗透到隔离层32内,补给层33 内设有连通外界的含氮化合物补给管331与营养补给管332,营养补给管332 可以根据虾的不同生长期,提供不同的营养,例如糖类、维生素B等。
[n0035] 另外,在上述的实施例中,虾活动区2设有环绕设置的曝气管21,曝气管21位于隔离栅栏板31上。为了使得虾活动区2内的虾获得足够的氧气,以促进虾的成长,虾活动区2内设有环绕设置的曝气管21,曝气管21对虾养殖池爆入足够的空气,本领域技术人员可根据虾养殖池的大小及虾的多少,设置多圈曝气管21,曝气管21可固定在隔离栅栏板31上。
[n0036] 而在一种实施例中,虾活动区2在离水面由近及远依次间隔设置有料台 22及休息台23,料台22及休息台23均环绕虾活动区2的不连续周向设置。虾活动区2在离水面由近及远依次间隔设置有料台22及休息台23,料台22 设置在离水面近的位置,料台22可设置成环绕虾活动区2的周向,也可以是设置在虾活动区2的周向的多处,以方便喂虾时观察虾进食,而且,料台22 的设计有利于定点喂食,减少饲料的浪费;休息台23环绕虾活动区2的周向设置,可以是连续的,也可以是不连续的,休息台23有利于虾进食后休息和生长,减少虾的运动量,从而可以更快地增重,加快虾的生长速度,从而降低养殖成本。
[n0037] 进一步地,虾活动区2设有补藻管24,补藻管24用于对虾活动区2内补充藻类及有益菌。为了促使虾生长地更快,通过在虾活动区2设置补藻管24,通过补藻管24对虾活动区2内补充藻类、有益菌及丰年虫,从而为虾提供充足的饲料。另外,可以使用自然光或灯光对虾活动区2进行照射,藻类及有益菌得到充足的培养,优质的藻类及充足的有益菌,有利于虾的肠胃及饲料的消化、吸收,从而提高虾的体质、成活率和生长速度,降低虾的染病率。其中,有益菌包括光合细菌、芽孢杆菌、酵母菌等。另外,藻类和有益菌还可以利用和转换水体中的部分氨氮。
[n0038] 另外,本实用新型还提出一种虾养殖系统,该虾养殖系统包括上述的虾养殖池的所有技术特征和对应的有益效果,在此不再一一赘述。
[n0039] 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例,并非因此限制本实用新型的专利范围,凡是在本实用新型的实用新型构思下,利用本实用新型说明书及附图内容所作的等效结构变换,或直接/间接运用在其他相关的技术领域均包括在本实用新型的专利保护范围内。
权利要求:
Claims (10)
[0001] 1.一种虾养殖池,其特征在于,包括:
氨氮处理区,所述氨氮处理区设有活性淤泥层、絮团层以及搅拌器,所述活性淤泥层位于所述氨氮处理区的底部,所述活性淤泥层用于处理氨氮,所述絮团层位于所述活性淤泥层的上方,所述搅拌器用于对所述絮团层进行搅拌,以使所述絮团层获得氧气;
虾活动区,所述虾活动区设于所述氨氮处理区的上方,所述虾活动区的顶部用于与水处理装置连通。
[0002]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虾养殖池,其特征在于,所述活性淤泥层设有进泥管及排污管,所述进泥管设于所述活性淤泥层的上部侧方,所述排污管设于所述活性淤泥层的底部侧方。
[0003]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虾养殖池,其特征在于,所述氨氮处理区设有第一防渗栅栏板和防浮栅栏板,所述第一防渗栅栏板设于所述活性淤泥层与所述絮团层之间,所述第一防渗栅栏板用于防止所述活性淤泥层的活性淤泥渗透到所述絮团层内,所述防浮栅栏板设于所述絮团层的顶部,所述防浮栅栏板用于防止所述絮团层的絮团浮到所述虾活动区内。
[0004] 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虾养殖池,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防渗栅栏板的目数为10目~20目,所述防浮栅栏板的目数为40目~80目。
[0005] 5.如权利要求1至4中任一项所述的虾养殖池,其特征在于,所述虾养殖池还包括位于所述氨氮处理区与虾活动区之间的隔离区,所述隔离区与所述虾活动区之间设置有隔离栅栏板,所述隔离栅栏板用于防止虾从所述虾活动区进入所述隔离区内。
[0006] 6.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虾养殖池,其特征在于,所述隔离区从所述虾活动区至所述氨氮处理区的方向依次设有隔离层与补给层,所述补给层内设有连通外界的含氮化合物补给管与营养补给管,所述隔离层与所述补给层之间设有第二防渗栅栏板,所述第二防渗栅栏板用于防止所述活性淤泥渗透到所述隔离层内。
[0007] 7.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虾养殖池,其特征在于,所述虾活动区设有环绕设置的曝气管,所述曝气管位于所述隔离栅栏板上。
[0008] 8.如权利要求1至4中任一项所述的虾养殖池,其特征在于,所述虾活动区在离水面由近及远依次间隔设置有料台及休息台,所述料台及所述休息台均环绕所述虾活动区的不连续周向设置。
[0009] 9.如权利要求1至4中任一项所述的虾养殖池,其特征在于,所述虾活动区设有补藻管,所述补藻管用于对所述虾活动区内补充藻类、有益菌及丰年虫。
[0010] 10.一种虾养殖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虾养殖系统包括如权利要求1至9中任一项所述的虾养殖池。
类似技术:
公开号 | 公开日 | 专利标题
US5158037A|1992-10-27|Device for raising aquatic animals
CN103332828B|2015-03-11|一种节能高效的循环水养殖方法
CN107279022B|2019-10-18|一种基于生物絮团和生物膜的水产循环水养殖系统和方法
CN104542390A|2015-04-29|一种斑节对虾工厂化高密度养殖工艺
CN103947591B|2017-01-11|日本囊对虾循环水多层养殖方法
CN105174451B|2018-07-06|一种处理养殖废水的功能分区型人工湿地系统
CN106719270B|2019-11-01|一种水产养殖维生系统及其使用方法
CN105621794B|2018-09-14|一种集约化海水养殖废水的处理系统及其处理方法
WO2016093445A1|2016-06-16|미세 조류를 이용한 수 정화 장치
CN214339459U|2021-10-08|虾养殖池及虾养殖系统
EP0478605B1|1993-03-31|Device for organic neutralization and removal of phosphorus compounds present in water basins
KR100360542B1|2002-11-13|오염된 호소와 폐쇄성 수역의 수질 정화 방법과 이를수행하기 위한 장치
CN108244012B|2019-11-05|一种应用于池塘中的软性材料生态养殖系统及方法
CN109851163A|2019-06-07|一种缓流小流域除藻控藻方法
CN207054517U|2018-03-02|一种基于生物絮团和生物膜技术的水产循环水养殖系统
NL2002938C2|2010-11-30|SYSTEM AND METHOD FOR TREATING AN AQUEOUS WASTE STREAM.
CN201040726Y|2008-03-26|漂移式多功能净水设备
US20130134091A1|2013-05-30|Portable Biofilter and Degasser
CN109937949B|2020-05-22|流水循环养鱼系统
JP6480071B1|2019-03-06|養殖装置
CN214257655U|2021-09-24|虾育苗池及虾育苗系统
JP2008093650A|2008-04-24|排水処理装置
CN109052645A|2018-12-21|一种基于绿狐尾藻类生物氧化塘的污水处理系统及方法
CN204079697U|2015-01-07|畜禽养殖废水深度处理及综合利用装置
CN104743679B|2017-07-28|一种连续流式生物絮凝水处理反应器及其方法
同族专利:
公开号 | 公开日
引用文献:
公开号 | 申请日 | 公开日 | 申请人 | 专利标题
法律状态:
2021-10-08| GR01| Patent grant|
2021-10-08| GR01| Patent grant|
优先权:
申请号 | 申请日 | 专利标题
CN202023124878.6U|CN214339459U|2020-12-22|2020-12-22|虾养殖池及虾养殖系统|CN202023124878.6U| CN214339459U|2020-12-22|2020-12-22|虾养殖池及虾养殖系统|
[返回顶部]